首页   本会动态  本会简介   两岸交流   业界人物   成员风采  行业动态   图片展示  法律法规   公告板
您的位置:中国台湾网 > 中国互联网协会海峡两岸互联网交流委员会 > 行业动态 > 正文

2020年全市大型农业电商企业将达百家


http://www.taiwan.cn 发布时间:2015-08-28 09:11 来源:青岛财经日报

  “互联网+”是个热词,很多行业都在千方百计与互联网“加”一下,农业也不例外。而且,与其他行业相比,农业和互联网“联姻”的呼声更加强烈,行动更加坚决,互联网的新技术、新理念正在给农业、农村、农民带来新的变化。

  8月5日,我市发布了“互联网+现代农业”行动计划,通过生产、经营、管理、服务、创业等五个方面与“互联网+”完成链接。当“互联网+”邂逅农业,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?记者走访青岛农业市场发现,原本低效率的农业被火热的“互联网+”思维激活了,滞销许久的苗木“触网”后卖出了好价钱;农民建网店卖自酿葡萄酒,已有近2万个会员……“触电”后的农民,有的走出了销售困境,有的赚得盆满钵满。

  实例现象

  农民触网变身“创客”销路不愁收入不菲

  当“互联网+”邂逅农业,一切正悄然改变。

  见到赵明江的时候,他正在地头整理苗木。“满面春风,气色不错,看来赚得不少啊!”记者打趣道。“还行,还行,比去年好。”赵明江笑道,今年赚的多要归功于互联网。“别看这网,看不见摸不着,作用可不小哩,把树苗信息往上面一挂,外地采购商上门收购,再也不愁销路了。”

  赵明江是青西新区张家楼镇苑庄村的一名普通农民,5年前,他租了10亩地用来种植苗木,这5年来,最让他忧愁的就是苗木的销售。“咱普通老百姓(603883,股吧),上哪里找销路去。”赵明江表示,最难的时候,苗木怎么也卖不出去,着急的他开着车四处赶大集销售苗木。“这么好的苗子,只能贱卖了,最后成本都收不回来。”今年7月,抱着试试看的态度,赵明江开始接触互联网,通过一个苗木公众账号把自家苗木的基本情况、价格、买卖数量等信息发布上去。没想到,没过几天,就有采购商向他询价了,很快,第一笔交易就谈成了,他卖出去500棵樱花树。

  收效如此之快,赵明江心里顿时乐开了花。“以前真不知道通过网络还能谈成生意。现在有互联网这样的信息交易平台,我感觉市场顿时就大了许多,我对未来的苗木行情非常乐观。”赵明江告诉记者,这些日子,他一直在学习网络营销手段,真有点如饥似渴的感觉。

  “5年前,路不通,网络不发达,根本不敢想象自己酿的葡萄酒能卖到全国去。”说这话的是平度市大泽山秦姑庵村村民王慧娟,除了是农民,她还有个响当当的称呼——淘宝双冠网店老板。在大泽山拥有10亩葡萄园,利用自己葡萄园的葡萄自酿葡萄酒,五年时间做到了淘宝自酿葡萄酒的头牌,17000多名会员遍布全国各地。王慧娟谈起她的“触电”历程颇为自豪,她创建了大泽山第一个卖葡萄酒的网店,不仅为大泽山引来了游人,还带动了村子里的电商“创业”。

  青西新区琅琊镇农民杨玉杰关掉了60平方米的门头店,开始转型做微商。“大概五天后,订单已经有100多个。”更让杨玉杰意外的是,新鲜的梭子蟹、虾米通过一部手机南达深圳,北至沈阳,日均1万元的营业额让杨玉杰欢心,“以前实体店铺每天能有3000元进账就算不错,现在不但省去了店铺、人工和水电费,还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客源。”

  专家观点

  面临诸多“成长烦恼”农村电商亟需系统培训

  农村电商兴起不过几年,受困于物流、网络技术普及和网上支付等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,仍然面临着诸多的“成长烦恼”。“生鲜的配送是目前最大的难题。”杨玉杰向记者举例:“大型快递公司不愿意接我们这样的小活,小型快递公司信誉低老是出现问题,总的来说成本太高,风险太大。”“网络技术是目前最大的问题。”王慧娟表示,由于自己不是专业的美工,一些产品介绍不美观,直接影响销售成绩。“如果有个可以让我们学习网络技术的地方,就再好不过了。”赵明江坦言,不管多忙也要抽出时间去学习网络技术,在赵明江看来能学好网络技术那是一本万利的大好事。

  青岛农业大学副校长、农业专家原永兵认为,近年,我市农业部门为适应新形势,专门搭建了农产品(000061,股吧)电商平台,为农业信息化、科技化和智能化发展护航,这种做法值得点赞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做农业电商,除了懂科技懂销售,还得懂农民,帮助他们致富才是硬道理。

  过去,传统农业是分散而单一的种与卖,为建立种植者与直接使用者的关系,信息严重不对称,导致物流环节多。如今,传统农业启动电商模式,种与卖有机结合,实现种植者与使用者双赢。然而,这样的好事,对于许多普通农民、农企和农民合作社而言还比较遥远,他们看好电子商务,却不知如何着手,鲜有“吃螃蟹者”,“触电”后也对如何驾驭心存茫然。

  农业电子商务是座“金矿”,该如何充分挖掘?农业专家认为要帮助更多农民、农企、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“触电”,帮助他们了解、学习电子商务平台,积极创造条件,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系统培训和人才培养,才是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长远之计。

  政策扶持

  青岛发布扶持计划 年免费培训2万“创客”

  8月5日,青岛发布“互联网+农业”行动计划(2015~2020年),通过生产、经营、管理、服务、创业等五个方面与“互联网+”完成链接,通过实施多项政府扶持政策,引领十万农业“创客”创业,带动百万农民利用互联网致富。

  记者发现,在“互联网+农业”行动计划(以下简称“计划”)中,农业电子商务是整个行动计划的重点和热点。计划提出,全市要积极培育农业电子商务主体,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应用能力。建设信息开放共享、数据互联互通的市级农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系统。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、信息流、资金流的网络化运营体系,破解“小农户与大市场”对接难题,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。到2020年,培育年交易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电商企业100家,基本实现“产运销”一体化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格局。

  市农委党委委员、市委农工办副主任张建东表示,我市将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的新趋势,规划建设10处农业产业园、创业园、孵化器,提供经营场所、宽带网络、公共软件、培训等服务,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,加大银行信贷支持、服务力度,构建低成本、便利化、全要素、开放式的农业产业众创空间,营造良好的“创新、创业、创客”生态环境,打造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引擎。完善“互联网+现代农业”人才培养机制,加快培养急需紧缺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。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环境,完善激励保障机制,大力引进国内外“互联网+现代农业”领军人才和创业创新团队,培养造就一批优秀农业企业家。依托农业产业园,建立“互联网+现代农业”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,积极探索技术集成与示范转化模式,实现全国农业专家信息资源共享,为农业大数据的集散和各方优质服务资源的汇聚提供通道,更好地为青岛“三农”服务。

  市农广校校长董国强介绍,今年我市实施农业创业培训“万人计划”,围绕主导产业,大力培育生产经营型、职业技能型、社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,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;每年培训农业创客2万人,为农业创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。同时,我市还正式下发了《青岛市2015年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实施方案》,启动为期3年的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计划(培育2年,跟踪服务1年)。计划在黄岛区、莱西市和平度市共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50名,入选的农场主将获得一系列系统培训,此外,这些农场主还有机会获得由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资助的1万元补贴。 青岛财经日报/青岛财经网记者 聂艳林

中国互联网协会海峡两岸互联网交流委员会
地址: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南街6号广安大厦中段7层 邮编:100053